大理州总工会关于推荐“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评选对象公示
根据《云南省总工会办公室关于推荐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通知》要求,经省总工会推荐评选小组办公室初审同意,推荐大理白族自治州总工会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大理白族自治州总工会四级调研员、法律和维权工作部部长余瑞勇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参与评选,现予以公示。公示接受社会广泛监督,凡对公示对象有异议者,请于5个工作日内(7月13日17时前)向大理白族自治州总工会实名反映。
举报电话:0872--2319631,2319638
地址:大理市龙山行政办公区州总工会
大理白族自治州总工会
2021年7月6日
大理州总工会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事迹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理州总工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了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工会覆盖面广、组织健全的优势,大力开展“解困脱困奔小康、困难职工不掉队”工程,坚持在社会治理、保障民生中找准着力点,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结合点,在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和解决工会组织“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突出问题中找准切入点,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系统集成”的工作体系,以系统集成为核心,充分汇聚体制内外资源,着力精准帮扶,实施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保帮扶,帮助全州在档困难职工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确保了2020年全州困难职工与全州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一是全国范围内打造了工会助力脱贫攻坚的“祥云样本”。在全省进行先行先试,为全省、全国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的样本,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祥云解困脱困工作三次在全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专题会议上交流,得到了全国各省市的充分认可,全国总工会给予了“全国具有可借鉴价值的高度评价”。省内外多个市区到祥云学习考察祥云解困脱困工作。祥云解困脱困经验和做法被《工人日报》多次宣传报告,称为“祥云样本”,《攻坚之路》等文章为被进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工作指导手册,《祥云样本》一书被工人出版社指定为工会干部10大案头必读丛书。
二是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长效机制。建立了系统集成机制,实现了帮扶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了“挂包帮”机制,对困难职工家庭实施精准帮扶全覆盖;建立了责任清单机制,把帮扶责任细化到各成员单位和基层;建立目标责任机制,明确了解困脱困的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考核体系。
三是实现了“三个转变”。实现了从单一帮扶向集成帮扶、应急帮扶向长效帮扶、粗放帮扶向精准帮扶的根本转变。单一帮扶向集成帮扶转变,主要表现为通过系统集成,将体制内外和社会分散性、碎片化的资源整合在一起,集中匹配到困难职工身上,发挥资源的“握指成拳”的帮扶效应。应急帮扶向长效帮扶转变,主要表现为不仅解决困难职工的眼前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而且从机制、制度上帮助困难职工脱困,走上致富之路。粗放帮扶向精准帮扶转变,主要表现为科学的定性定量,着力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解困脱困,切实把好困难职工的入口关、施策关、出口关。
四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2016年以来,大理州总工会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独特的组织优势,大理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效明显,投入送温暖和专项帮扶共计3490万元,全州动态管理的3391户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全面达到了“两不愁五保障”标准,实现解困脱困,按规定程序退出了全国帮扶管理系统,圆满完成了“解困脱困奔小康、困难职工不掉队”的历史使命。
使命在肩,唯有奋斗。大理州总工会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谋实招,用五年如一日的坚持,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写在困难职工脸上的“幸福指数”,在白州大地认真书写着“脱贫故事”,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凝心聚力决胜小康的伟大征程中完成了“一个困难职工都不掉队”的目标,交出了圆满的答卷。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工会贡献。
余瑞勇同志解困脱困工作事迹材料
余瑞勇同志先后兼任大理州总工会基层工作部和法律维权部部长,工作中以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作战标准,以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把城市困难职工当亲人,传递工会“娘家人”温暖,奉献工会工作者力量。
余瑞勇同志先后兼任大理州总工会基层工作部和法律维权部部长,工作中以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作战标准,以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把城市困难职工当亲人,传递工会“娘家人”温暖,奉献工会工作者力量。
他不负重托,迎难而上担重任。在担任新农村指导员的同时,兼任了“一活动一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从接到任务那天起,就恪尽职守、认真学习,将政策和专业知识充分结合,定方案、抓试点、搞培训、出专刊,“一活动一工程”推进有力,职工建功立业、学习创新、遵规守德、维护稳定先锋活动普遍开展,“一活动一工程”特色化、品牌化、个性化充分体现,工作经验多次在省总工作会议上交流。他积极参与 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试点,认真打造“祥云样本”,探索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系统集成”的解困脱困工作体制,完善了“源头解困、动态脱困、应急救助、常态帮扶”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政策引导”、“项目支撑”“结对帮扶”“社会保障”的工作合力,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祥云样本”。他用真情对待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按照“1+10”文件政策,科学计划,周密实施,着力“四个一批”“户户清专项行动”精准帮扶,推行项目化管理,全力以赴解困脱困,进一步激发了困难职工的内生动力,提升了困难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守正创新,在落实精准的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困难职工精准识别互检互查实现“户户清”,高位实施结对帮扶,满足困难职工微心愿,“普惠制”“亲情帮扶”“大数据对比”相结合创新工作方法。他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宣传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攻坚之路》等经验写入《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工作指导手册》,多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经验和信息在工人日报、云南日报、云南网、时代风采等媒体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