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我所爱 爱我所选——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杂感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翻阅了《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通过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作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这部小说的翻译者夏丏尊先生说:“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
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蓦然回首,站在三尺讲台上已经有二十二个年头了。回望过去的岁月,有成绩、有失败、有欢乐、也有自省……但岁月的累积教会了我更多的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道理,让我成长为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回顾我的成长,正是因为身边一大批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师德高尚,堪称楷模的教师感染了我,从他们身上我认识到教育原来也是一份事业,也是如此美丽。学生哪怕是道一声“老师好”,或者留下一个微笑,老师也会感到莫大的欣慰。这种甜美的欣慰并不在于学生的回报,而在于我们的事业本身所蕴含的无穷乐趣。于是,我更加热爱这由智慧、情感、信念、理想融汇成的三尺讲台。我崇拜讲台的高尚圣洁,在这里,会生出一种无言的神圣与庄严;我景慕讲台的淡泊宁静,在这里,会有一种摆脱了世俗喧闹的踏实与坦然;我感谢讲台的馈赠磨炼,在这里,会有一种自我升华的愉悦与激励!
寒来暑往,光阴荏苒。眨眼之间,二十二个春秋在粉笔末的飘落中已悄然逝去。二十年来,我做着平凡而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切实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普通而平凡的一线教师,工作的辛苦,日子的平淡,生活的清贫。面对喧嚣尘世、滚滚红尘,一些教师走下了三尺讲台,逃离了这波澜不惊的校园;但更多的教师留了下来。是什么使我们甘守寂寞,甘担辛劳?我的回答是:因为感动!因为热爱!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肯定没有真正的教育。”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神的巨大权威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是在狂风暴雨中。”鲁迅先生也说:“教育植根于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提出了“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并身体力行,可谓是以爱育爱的“正能量”先驱。著名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校长李镇西老师也这样说,对学生情不自禁的思念、不由自主的牵挂就是老师的爱心;做教育就是做良知,教师要用自身的学识、操守、气节、风骨和良知赢得社会的尊重。先贤苏格拉底有一次带着他的学生来到长满杂草的旷野,他问学生,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学生们有的说用手拔掉,有的说用镰刀割掉,也有的说干脆用火烧。苏格拉底最后告诉大家:“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先贤的话语饱含哲理,发人深思!
是的,选择了一名教师就是选择了去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就是选择了平凡的坚守与对事业的执著!教师需要用自己的善良、公正与责任去撑起一片明净的天空,以春雨那“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灌溉学生的心田!教育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粗暴往往是无计可施的下策。“从心底真心地爱每一个”,教师要有这样的情怀,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怀。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自然流露的奉献,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音。唯独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才具有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机智灵活的教育智慧。当学生的心灵被教师的爱浇灌之后,就会有善良的嫩芽欣然吐绿、纯真的花朵次第绽放、人性美的芬芳飘逸而出!能否在教育过程中注入爱,是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为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我愈来愈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专一而自私。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的爱,这种爱是“言传身教,衣带渐宽终不悔;竭忠尽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十二年来,我一直珍爱着这份美丽的职业,也因此痛并快乐着!
二十二年的职业生涯是我人生中最充实的一部分,我倾注了我的喜与悲,爱与恨。每一次我感到无法胜任工作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来提醒自己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职业。如果说选择需要勇气,那么坚守更需要爱。我何其有幸,遇到过指引我人生,教会我学识的好老师好同事,他们是我的益友和良师,他们是我的榜样与力量。我何其有幸,和我活泼可爱的学生们在一起,我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时我最有活力,也最充实;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平凡而重要!一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确实,二十二年来,教师工作给了我太多难忘的经历……
二十二年来,我不曾为我的早起晚睡而后悔,也不曾为我的执著坚持而遗憾。我看到了我的付出所开的花,所结的果!教师的生活或许是单调的、是枯燥的,但我们一定是幸福的,一定是值得骄傲的。当我听到学生真诚地关心,家长发自内心的感谢的时候,当节日里一条条传递祝福的短信、一张张饱含诚挚谢意的精致卡片飞来时,我的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此时,我真正地懂得了“老师”这两个字所蕴涵的人间最真挚的情感,懂得了“累”字的内涵,“爱”字的结构!同时,我在心底里默默发誓:不求扬名显达,但求脚踏实地;不求丝毫相报,但求今生无悔!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是的,教育就是爱的事业,教师用语言来播种,用彩笔来耕耘,用汗水去浇灌,用心血去滋润!
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最能够吸引我们的,莫过于在我们伴随孩子们共同经历的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同样也体验着成长的艰辛与欢乐,真正体会到教师是光荣的、教书是严肃的、讲台是神圣的;教育情感的投入、教育观念的转型、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艺术的创新……不断迸发的创新火花,不断涌现的改革激情,在教育教学的领域,我们捕捉到新的时尚与流行!
今天,快速发展的社会、个性多样的学生决定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只能深入而不能停止!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以优化知识结构,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洞察能力;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以发现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需要潜心研究,以解决实践中的疑惑,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需要勇于创新,以探究教育的新领域,创造教育的新境界!我们需要汗水,但更需要智慧,这样我们才能追寻教育的真谛,把握教育的规律,引领学生健康地达到理想的彼岸!
今天,新的时代向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更加执著地耕耘自己的田地,始终保有职业的特点,甘于寂寞,甘于清高,甘于平淡,甘于平凡,乐守清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忠于职守,教真育爱,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潜心育人!
“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准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我们教师的本色!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勤奋学习,终身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无愧于改革创新的时代,无愧于我们的学生,无愧于家长的重托,无愧于祖国的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才将变得更加自主、自信、自尊和自豪!
……
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正站在我的眼前,时时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不错的,爱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这就是《爱的教育》吸引人的地方和告诉我们的道理。
末了,胡乱涂抹一首《钗头凤·咏怀 》,与在教育之路上默默撒爱、潜心育人、教真育爱、上下求索的各位老师共勉——
胸有海,眼无碍,耕耘杏坛心自在。宽待人,严律己。乐守清贫,但求无愧。会,会,会!
伴春来,润花开,爱洒桃李添新彩。有来世,续教志。仍作燃烛,换得清辉。遂,遂,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