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沙龙镇:技能培训打造群众致富“金钥匙”
盛夏七月,祥云沙龙镇青海湖畔菊花多彩盛放,一场特别的“竞赛”在菊花大棚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天的采苗比赛,工具都已经配齐,就看谁技术最好能获得第一名啦”,沙龙镇申洱花卉基地的负责人陈志星宣布比赛开始。
申洱花卉基地是沙龙镇从事花卉种植的企业,现有职工150人,大部分是本地的群众,他们在家门口通过培训后实现了就业。祥云县沙龙镇采用“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依托“万企兴万村”政策,采取“村企结对”共建模式,发动群众踊跃到镇内企业工作。
就业之初,申洱花卉基地内的务工群众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差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基地以“课堂+实践”的方式,开展育种、掐苗、采摘等一站式培训和考核,并对考核中优胜者进行奖励,鼓励更多职工提高技能、求好求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形成了“培养一名产业化工人,带动一个家庭;培养一名能人,带活一项产业”的“火种效应”。
青海营村的李锦芬是申洱花卉基地的一名职工,如今抹芽、采苗等技术已十分熟练。“几个月来,我不懂的就问,不会的就学,工资也增长了,这次比赛还拿到第一名,以后我更有信心了!”李锦芬激动地说。
2022年以来,祥云县沙龙镇把培育产业工人作为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坚持技能培训与素质提升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沙龙镇在7个村举办电焊工等多个工种培训,培训人数达1200余人次,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职业技能培训打通了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拓宽了群众的就业路,我们将继续为群众就业做好服务”沙龙镇副镇长吴泽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