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赋能 确保大理产业工人有地位有尊严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

今年1月,大理州烟草公司技术中心职工苏家恩,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他看来,这是无上的荣誉,更是莫大的责任。在田间地头与烟叶对话,蹲守烤房解决烘烤难题,扎根基层潜心钻研技术……无论是从事哪项工作,苏家恩身上总有股钻劲儿。如今,又把这股钻劲儿用在了履职上。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到全国人大代表,苏家恩很激动,也很自豪,他说,“我在一线工作了24年,理解工人所想,明白产业发展所需,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一定不辜负组织和工友们的重托,将一线工人的心声传递到位,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事实上,在大理,像苏家恩这样来自一线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很多,这正是大理州近年来推动更多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地位的表现。

时代赋予产业工人以重任,也将赋予产业工人以荣光。近年来,大理州紧紧围绕“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实现产业工人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为目标,聚焦产业工人权益保障,让更多坚守一线的产业工人真正实现政治上能参与,生活上有保障,主人翁地位更加显现。

保障政治权益 提升产业工人政治地位

大理州在推进“产改”中始终把健全完善产业工人政治权益保障制度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一线产业工人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落实优秀代表在群团组织中挂职兼职机制,畅通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建立健全基层工会“推优入党”制度,把产业工人中的各级劳模、工匠、技术状元、技术能手、首席技师、优秀志愿者推荐给党组织,2022年全州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87人。同时,民主权益保障机制也更加完善,印发了《大理州加强企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实施意见》,推动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全州职代会制度建制率动态均保持在90%以上。

维护经济权益 提升产业工人经济地位

“各种福利待遇每年都在涨,这样的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一线产业工人这样感叹到。抓住技术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不断增强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是大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产改”成功的关键所在。

产业工人不断提高的经济待遇和日趋完善的权益保障背后,正是大理州多措并举、全力推动的结果。通过开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改革试点工作,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推动企业建立完善职工工资平等协调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产业工人收入水平,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大理也在不断推进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在产业工人集中的行业、园区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有效保障产业工人经济利益。目前,全州共签订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1197份,涵盖企业法人单位2256个、覆盖职工82673人,签订率、覆盖率均85%以上。可喜的是,“产改”以来,在各项制度机制的完善支持下,全州广大产业工人工作环境日益改善,工人们钱包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多。

体现关爱尊重 提升产业工人社会地位

不仅于此,社会地位提升也是产业工人体面劳动的重要一环。2022年4月29日,大理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召开,党的十九大代表,北衙矿业一线职工王冬林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成才历程。在大理,像这样的的活动已经举办多年,让更多的产业工人从幕后走向台前,接受鲜花与掌声,分享他们的奋斗人生,体现了当今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劳模工匠”的关爱尊重。近年来,大理州不断完善产业工人表彰奖励机制,推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向优秀产业工人倾斜,大力宣传产业工人先进典型,将全国劳模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顺和等人物的先进事迹编印成连环画,在五一节期间集中宣传和展示,让广大产业工人收获荣誉得到肯定的同时,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尊重,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

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改善产业工人生活,让产业工人在社会中成为人人向往的职业,这是大理州稳定壮大产业工人队伍的一项创新举措。在层层部署、环环紧扣、强力推进下,多年来,“产改”带来的变化广泛惠及全州产业工人,为新时代大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首页    工会理论    产改赋能 确保大理产业工人有地位有尊严